一、培养目标 | |||||
本专业通过引进德方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土木工程、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和结构工程设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传授,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专业人才。通过国际化和应用型的教学,所培养的未来专业人才能够在跨国的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相应工作。 | |||||
二、培养标准 |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结构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技能以及接受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训练,获得第一个专业学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从而具备在国内和国际项目中从事结构设计、工程规划、项目管理以及施工组织和协调等工作的能力。 | |||||
学生在顺利完成本科阶段后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
1、具有扎实的力学、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兼具绿色环保的理念; | |||||
2、具备混凝土、钢结构设计能力及地基处理和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 | |||||
3、熟悉国际、国内有关建筑节能和建筑环保的方法、标准、规定; | |||||
4、具有电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本技能; | |||||
5、具有良好的德语语言能力; | |||||
6、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能力,掌握结构分析设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撰写项目报告的能力。 |
要求内容 | 配套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 | 备注 | ||||
知识要求 | 基础科学知识 |
人文社科知识:思政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力学、建筑物理 工具性知识:大学德语、专业德语、计算机应用 |
||||
专业核心知识 |
力学原理与方法: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 专业技术相关基础: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土力学与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施工原理与工程经济: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法规 |
|||||
专业知识 | 砌体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交通工程学、工程概预算、建筑给排水与消防、给排水管道工程 | |||||
能力要求 |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 通过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教学探寻知识,从而获得了工程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建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项设计、技术实习、毕业实习等阶段递进式的实习,以及创新实践活动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逐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 ||||
具备一定的交流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 通过参加技术实践、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志愿者活动、学会社团活动、社会实习等锻炼,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 |||||
外语和国际交流能力 | 通过大学德语、专业德语、引进国外优秀课程和师资,德国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师生的交流,以及其他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德语运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 |||||
素质要求 | 心理素质 | 通过大学始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主动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面对人际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变化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 ||||
专业素质 | 通过参加土木工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导师科研项目、土木工程专项设计、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及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毕业设计等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 |||||
企业工程师素质 | 通过认识实习、专项设计、技术实习、毕业设计、企业学习及总结,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工程师在项目中的作用和责任。 |